山東:從信息化建設到智慧化發展
從城區到鄉村,一條條網線,連通的不僅是時空,而且是教學方法、育人方式和教育理念。
透過一塊小小的屏幕,“隔空交流、同屏展示、同師授課”的學習方式,讓偏遠山區的學生聽到了城區的名師講課,享受到了同樣優質的教育。
在山東,區域之間、城鄉之間的數字差距,在信息化搭起的高速路上日益縮小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,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大勢所趨。10年間,山東省通過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、建成省級教育公共服務體系、建設全省在線課程平臺、持續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、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信息化體系等,帶來了教與學方式的重大變革,為促進教育在實現公平的基礎上走向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。
透過以下幾組鏡頭,或可窺其一二。
“智慧教學”賦能個性化學習
“匯總分析學生各個維度的成績,及時記錄學生的成績,從而得出學生在各個維度的長處和不足,生成本學期的數據。”在濰坊市奎文區德潤學校,團委書記薛龍通過釘釘大數據為學生“精準畫像”,分析身心健康評測情況,開出個性化“運動教學處方”。薛龍說,整合3年的數據,教師、家長可以據此對學生進行精準指導,學生也可以參考這些數據制定下一步的規劃。
聊城市東昌府區則為全區中小學師生配備了智能教學助手,提供了包括“導、教、學、練、測、考、評”七大環節在內的智慧教學服務,基本滿足了學生從家庭到課堂、從課內到課外、從線上到線下的學習支持所需。在疫情“停課不停學、停課不停教”期間,智慧教學服務閉環為教學工作“保學保質”提供了保障。通過為教師配備智能批閱筆和給學生作業本鋪設點陣識別碼等方式,在基本不改變師生原有紙質作業批閱形態前提下,實現常態化、高頻次、即時性的動態學情數據采集,形成多層級、多維度的學情大數據分析報告。截至6月28日,東昌府區試點學校教師已累計批閱80萬題次,平均批閱率為81.46%;初步形成學情大數據庫、知識掌握圖譜,實施了學生個性化錯題本與變式練習導案,支持學生自適應學習延展。
“信息化也為我們開發特色課程、實現個性化學習插上了翅膀。”淄博市淄川區峨莊中心小學校長房勇說,他帶領教師們一起開發了“中草藥的辨識與種植”校本課程,開辟了種植實踐基地,帶領學生種起了桔梗、丹參、大青葉等10余種中草藥,并利用“一對一”數字化學習條件,建立了家長參與的網絡“學習群”。“沒想到,這事兒竟然逐漸擴大了影響,還吸引了一部分家長回鄉創業!”房勇高興地說。
教育理念與模式、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升級換代,項目式、探究式、研究性學習逐漸取代傳統課堂上的“滿堂灌”——一場教與學的深刻變革在信息化支撐下全面開啟。
“智慧管理”破解治理難題
“現在,我們不用推門聽課了,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利用網絡進行聽課,不會打擾師生,而且聽的是常態課,所以更有價值。”在青州市宋池學校,校長劉明正正在通過校園巡課系統進行聽評課。
宋池學校2018年完成了教育信息化2.0提升工程,也是青州市最早開展智慧校園試點的學校之一,F在,通過學校信息化統計大屏,家校溝通、班級圈數據清晰可見,學生、家長、教師數據一應俱全,一個個精準的數字真實記錄著智慧校園的使用情況。通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應用,青州市建立起了服務于教育治理和精準教學的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,努力優化中小學的發展生態、教師們的教研狀態以及整個青州市的教育治理狀況。
山東建筑大學則依靠智慧學工教育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,實現了包括學生基礎信息服務管理、學生請假管理、學工隊伍管理、貧困生提報、征兵入伍、輔導員評價考核、學院年度考核、學生巡查管理、勤工助學、“三助一輔”、第二課堂、綜合測評等功能,學生成長過程信息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成為可能。“就拿學生請假來講,根據學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和特殊時期封閉式管理需要,學校分別完成學生請假、學生返校申請、學生留校申請4個類別、10余個流程服務。”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通過系統自定義設置學生請假限制時長,計算學生剩余請假時長,便于學校對學生請假情況綜合把控。
“智慧服務”讓群眾少跑路
“整個過程用了不到10分鐘,真方便!”9月初的一天,家住青島市市北區的劉曉寧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。這天一早,劉曉寧的爸爸劉成打開手機,按照提示填寫相關信息,確認提交,女兒的入學就報名成功了。
近年來,山東省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報名和錄取“掌上辦”或“網上辦”工作,在省級層面建設了“山東省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報名系統”,積極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家長報名、材料提交、信息審核、錄取發布全程“掌上辦”“網上辦”,實現“零證明”“零跑腿”,解決了新生入學報名審核程序資料煩瑣、家長費時費力等問題,大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。
據統計,今年,我。保矗匪胀ǜ咝9灿挟厴I生79.5萬名。其中,師范類畢業生7萬名,增量與增速均為最高值。此外,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,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。借助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,通過簡化、優化、標準化業務服務流程,省教育廳搭建了就業服務“一網兩端”(“山東省教育廳高校畢業生就業網”、“山東就業創業導航”微信服務端、“山東省教育廳高校畢業生服務”微信小程序服務端),為師范類高校畢業生提供智慧就業服務。學生通過“一網兩端”平臺,可進行信息查詢和就業手續辦理,徹底改變了傳統就業工作流程和服務模式,實現了“一機在手,服務全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