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教育報數字報紙

山東教育報讀書 “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” 智慧誕生于實踐 充盈著“有心、用心、愛心”的傾情奉獻 尊師重道 教書育人 優秀父母的成長之道 翩翩紅葉舞霜秋

第7版:讀書
聚焦“雙減”這一年
讀書
07

尊師重道 教書育人

——讀《師道——新泰名師風采》所想到的

□ 劉元濤

教師節前一天的傍晚,我得到一本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范福寬老師的著作《師道——新泰名師風采》,顧不上吃飯便開卷捧讀起來。我由衷地為書中采訪的78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所感動,為他們在三尺講壇上任勞任怨、無私奉獻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驕傲,為莘莘學子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遇上書中所寫的名師而高興,同時也為范福寬老師能在百忙之中采訪名師并結集出版而喜悅。

記得趙樸初先生曾寫過一首詞《金縷曲•敬獻人民教師》:“幼苗茁壯園丁喜。幾人知,平時辛苦,晚眠早起。燥濕寒溫榮與悴,都在心頭眼底。費盡了千方百計。他日良材承大廈,賴今朝,血汗番番滴。光和熱,無窮際。”這首詞寫盡了人民教師的辛苦、光榮和偉大。

“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。”三者缺一不可、密不可分,第一位的永遠是傳道,傳播真理,傳播做人的道理。我曾在老家翟鎮當過1年民辦教師,又在新泰四中做過6年語文教師,后又在新泰市紀委、市政協工作,但至今仍魂牽夢縈的,還是那段短暫的在高中當教師的日子。那是一段多么幸福和快樂的日子呀!雖然辛苦卻有收獲,雖然清貧卻精神充實而富足,雖然身居城外一隅,卻為實現“愿以自己的滿頭白發換來祖國的棟梁成林”的遠大夢想而努力著、奮斗著。當我做教師和在機關工作時,我時常想起我的老師,那些對我的一生影響至深的老師。小學時的馬老師,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,只知她是濟南人,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,課外活動時為我們讀小說《向陽院的故事》,讓我從那時起就對語言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翟鎮四中的張增泉老師,毛筆字寫得非常好,寫文章從不打草稿,往往一揮而就,倚馬可待。新泰一中的陳先逵老師,我的班主任,對我特別關愛,我幾次回一中復課,都是他與趙子馨等老師共同向校長保證。否則,我就永遠與大學無緣,也就沒有現在了。大學時代的劉增人老師,為我們上課時,只帶一個水杯就可以侃侃而談,如江河流水,引人入勝,他仿佛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化身。他為我們作《從娜拉到林道靜》的文學講座時,數學系、物理系、外語系等專業的同學也紛紛前去聽講,和現在的“網紅教授”鄭強也有一拼。還有教唐宋文學史的湯貴仁老師,教現代文學史特別是郭沫若、冰心、丁玲專章的魏建老師以及華東師大教我們《紅樓夢》研究的邸瑞平老師,教藝術哲學史的安振興老師……都對我的學習生活產生過重要影響。向老師學習,也許一輩子也超不過老師,但有他們在,就有希望在,就有真理在。

“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”我很幸運,一生中曾經當過老師。有時和一些曾經的學生聊起來,聊起哪名學生在哪里工作,有什么成就,有什么趣事,特別是每到節日都能收到一些學生從遠方發來的祝福微信或短信,感到特別幸福和知足。天下還有比這更幸福和更快樂的事嗎?

“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,明天是社會的棟梁。我們今天弦歌一堂,明天就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……”每當唱起這首《畢業歌》,作為曾經的學生、曾經的老師的我,就會想起每名教師背負的使命和每名學生肩頭的責任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,需要更多名師的指點和教誨。征途漫漫,唯有奮斗。在此,謹向書中收錄的78位名師學習致敬,也向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學習致敬!

錄入:超級管理員
放大 縮小 默認
山東教育社 | 在線投稿 | 關于本報
版權所有 山東教育社   ICP證:魯ICP備16007069號
聲明
亚洲一级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