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:推動“雙減”工作落地落實落細
本報訊(特約通訊員 劉楊)“以前,下午4點半就放學;現在,課后延時服務到6點。在校時間延長了,孩子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,家長也不用趕時間接孩子放學,工作生活兩不誤。”近日,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陽光小學門口,一名接孩子的家長開心地對記者表示,不再焦慮了。
聊城市教體局把“雙減”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,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,切實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,推動“雙減”工作落地落實落細。
9月1日起,聊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展課后延時服務,服務時長原則上不少于兩小時,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學生,可以提供進一步延時托管服務,切實解決家長接孩子的難題。陽光小學充分挖掘校內資源,為低學段學生設置了經典詩文誦讀課程,為中高學段學生開設了無人機、武術、鼓號操、科學實驗、益智器具、創意太空泥等社團活動項目,提供個性化服務,滿足學生需求。
聊城市加強線上與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,落實教育主體責任,協同市場監管、民政、行政審批、人社、住建、公安、消防等8個部門,對校外培訓機構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專項治理行動。在校外培訓機構自查的基礎上,重點檢查培訓機構是否開展學科類培訓,是否存在師德失范、發布虛假廣告等行為,對存在不符合培訓資質、管理混亂、借機斂財、虛假宣傳、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培訓機構,實施懲戒、罰款、停業整頓、列入“黑名單”、黨紀政紀處分等。自今年秋季開學以來,先后關停1085家無證無照學科類培訓機構。
該市運用現代化技術,助推“雙減”政策落地。市教體局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科學管理,完善課后服務體系。依托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,打造全市“一張網”,國家、省、市、縣、校5級融通協同服務師生,以空間為載體,提供教學資源、智慧教學、校園管理等服務,促進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,推動學校管理服務和教育教學的數字化改造,優化管理服務水平,提升教育教學質量。市教體局組建了市、縣(市、區)、校平臺管理員團隊,完成了機構、管理者、教師、學生平臺實名制空間建設工作,實現網絡學習空間全覆蓋。據介紹,該市教體局將持續推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良性互動,建設良好教育生態,使教育回歸育人本質,促進教育高質量、均衡發展。